成都旅游切换城市

㕵㕵㕵 13人已点评  查看地图

当前位置: 成都旅游网 > 成都旅游景点 > 金沙遗址博物馆 > 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金沙遗址博物馆简介

http://www.lvyou114.com   内容整理:山水旅游黄页

金沙遗址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金沙遗址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沙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后被发掘出来,“一醒惊天下”,其太阳神鸟环十分绚丽。距离三星堆遗址50公里,该文化所处年代约在前1250至前650,在前1000年时较为繁荣。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没有城墙,约等于三星堆文化的最后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转移。

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开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场及文物。金沙遗址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珍贵文物6000余件,种类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占馆藏文物总数的50%。随着今后考古发掘的不断进行,藏品数量还会不断增加。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器300余件,其数量与种类是中国同时期发现之最,器物以金箔和金片为主。器型有“太阳神鸟”金饰、面具、冠带、鱼纹带、镂空喇叭形器、金盒、三角形器、蛙形器、鱼形器、蝉形器等。

太阳神鸟:提到金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它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所以又被称为“四鸟绕日”,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现在,成都很多地方均使用太阳神鸟的标志,如天府广场,宽窄巷子等等,均体现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

大金面具

宽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这是目前中国商周时期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一件。其造型与小金面具有所不同,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长方形耳,耳垂穿孔,显得十分威严。

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青铜器1300余件,主要种类有立人像、人头像、立鸟、牛首、龙形器、虎、立体怪兽、曲刃戈、璧环器、方孔器、眼形器、铃、贝形饰、扇形挂饰等,造型与三星堆器物坑内的同类铜器非常相似,但大多为小型器物,似不能独立成器,极可能是大型礼器上的附件。

铜虎:长19.7厘米,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铜虎巨头、张口露齿、昂首怒目、双耳竖立、长尾上翘,两脚呈行进状。该件器物为虎的侧视造型,器体扁平。铜虎的正面有大量的凹槽,背面中部有两个小环形钮。从器身背面的环钮看,此器系悬挂或固定于其它器物之上。1995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鸭子河中也出土了一件铜虎,与金沙铜虎造型的基本相同,只是体量略大,并且在器身凹槽上镶嵌绿松石片作为装饰。金沙遗址铜虎出土时也伴出了大量的绿松石片,因此推测它可能与三星堆铜虎一样在器身凹槽上镶嵌绿松石片作为装饰,两件造型与装饰风格基本相同的铜虎是古蜀人自身文脉传承的具体表现。

铜鸟:长5厘米、高 5.3厘米。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昂首,圆眼突出,双翅收束并上翘,尾羽折而下垂的造型,形象生动。三星堆一、二号坑中发现了许多铜立鸟、鸟纹图案及各种鸟形饰件。金沙遗址铜立鸟的造型与三星堆通天神树上站立着的九只青铜立鸟极为相似。

金沙遗址内现已出土了2000余件玉器,数量是目前国内所有遗址之最。大多是玉制礼器,种类有琮、璧、璋、圭、戈、矛、钺、戚、斧、锛、凿、凹刃玉凿、神人面像、贝形佩饰、镯、环、箍形器、绿松石珠、管、片、镂空饰件、球形器等,种类极其丰富,制作尤为精细。这些玉器表面色泽艳丽,呈现出红、紫、褐、黑、白等多种颜色,极富层次变化。

十节玉琮:高22.2厘米,上宽6.9厘米,下宽6.3厘米。青玉,质地温润,半透明。该玉琮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器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眼睛和眼珠。长方形的短横档上有形似卷云纹的几何形图案,表示嘴。在其上射部阴刻一人形符号。内壁两头大中间小,为双面钻孔而成。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

玉海贝形佩饰:长3.2厘米、宽2.7厘米。玉质白中泛青,温润细腻,无杂质,器背部粘附少量铜锈。为海贝形圆雕作品。器身正面呈弧形,背面平直,两侧边圆滑,并各在中段有四个较浅的齿状突起,器中部有一纵向沟槽,沟槽两侧又精琢出对称排列的十四道浅凹槽,沟槽顶端有一穿系挂绳用的小孔。整器光润,通体磨光。

金沙遗址发现了1000余件石器。种类主要有璋、璧、钺、斧、锛、凿、跪坐人像、虎、蛇、龟等,这些器物大多已不具有实用性,而与祭祀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跪坐人像和动物形石刻圆雕作品,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较早、制作最精的石雕艺术品。

石跪坐人像:人像呈跪坐姿态。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两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裸体,赤足,双膝屈跪,双手被绳索反缚。金沙遗址现已出土这类人像12件,形制基本相同,人像发式怪异,双手均反缚于身后,其身份、性质较为特殊。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都曾有过发现。金沙石跪坐人像均出土于该遗址的祭祀区内,有的与石蛇摆放在一起,有的置于玉璋之上,有的跪于石虎之前,有的旁边还伴存着石璧、铜器、陶器等,这一切迹象说明它们是应是祭祀活动时的特殊用品。

石虎:高19.8厘米、身长28.4厘米、宽8.94厘米。整器呈灰黑色,石料上有大量的灰白色条状斑纹,石料的自然斑纹近虎斑纹。虎呈卧姿,直颈昂首,虎头和颈较虎身大,从正面看虎口呈方形,四角各雕一个硕大的三角形犬齿,上、下颌各雕四颗门齿。虎口的后壁上沿存二个大小基本相等的管钻痕,从侧面看虎的口呈三角形,上、下颌各雕三颗门齿,虎口的后部两侧又各有一个小钻孔。虎额的两侧各阴刻五道胡须,其后阴刻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两耳间又阴刻四条平行线纹。前爪前伸,后爪向前弯曲卧于地上。石虎整体看去,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确实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金沙遗址现已出土上万件陶器,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小平底罐、尖底盏、尖底杯、尖底罐、高领罐、圈足高领罐、圈足罐、圈足盆、圈足钵、圈足杯、高柄豆、瓶、盉、瓮、高柄杯形器、束腰形器座、圈足杯、扁壶等。大多是日常生活用器,也有少量陶器可能具有礼器的功用。

陶三足盉:口径11.3厘米、腹径14.4厘米、高30.3厘米。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陶盉是夏代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为一种温酒的器具。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也有大量发现,它应来自于中原地区。古蜀人并没有完全照搬,对其外型进行了改造,即在古蜀文化中最常见的小平底罐上加上三个足、一个把手和一个流,成为一个类似于中原二里头遗址,又有自身特点的陶器。在金沙遗址早期之后,这种陶盉就消失了。

陶高柄豆:口径15厘米、底径12.6厘米、高51.6-52.5厘米。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陶高柄豆是金沙遗址早期的典型器物之一,同样是承袭三星堆文化而来。造型极富特色。器身呈杯状,高柄如灯,座呈喇叭状,中空,因此不能作为盛器使用,可能为尖底器的器座或为祭祀用品。

象牙器40余件,仅有柱状形器一类,柱状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圆点,周围有六个圆点,出土的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近一吨,在祭祀场所里,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有时是整根象牙极有规律的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时象牙被切成饼状或圆柱状;还有的时候是只取象牙的尖来祭祀。这些方式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